老年心肌病是老年人心肌因老化发生不明原因退行性病变的疾病,属于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和肥厚型两种类型。以下是其关键信息:
一、核心特征
- 病理表现:心肌松弛、心脏扩大或肥厚,伴随收缩或舒张功能减退,易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 高发人群: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更常见。
二、病因与诱因
- 主要因素:与年龄相关的心肌细胞退化、代谢异常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积累有关。
- 其他风险: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部分病例(如约20%扩张型心肌病有家族史)。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活动后呼吸困难、持续性乏力、下肢水肿,部分患者出现胸痛、晕厥或心悸。
- 隐匿性:早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正常衰老表现,导致延误诊断。
四、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
- 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核素心肌灌注扫描(评估心肌血流情况)。
五、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以改善心功能(如地高辛)、控制症状(如利尿剂)为主,需长期维持。
- 手术干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或植入辅助装置。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六、预后与风险
- 致死率: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 治疗效果:早期规范治疗可使约75%患者症状有效缓解。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至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