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
部分老年心肌病与基因突变相关,如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25%-35%有家族聚集性,已发现超过50个致病基因。肥厚型心肌病(HCM)也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基因如MYH7、MYBPC3等。 -
年龄相关退行性病变
随年龄增长,心肌细胞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改变,心肌间质纤维化增加,心脏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减退,这些生理性衰老变化是重要诱因。 -
感染与炎症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感染等可能直接损伤心肌或通过免疫反应引发慢性炎症,长期可发展为心肌病。 -
内分泌与代谢紊乱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肥胖及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心肌代谢,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间接导致心肌损害。 -
中毒与药物损害
长期酒精摄入、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等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发酒精性或药物性心肌病。 -
缺血性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长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
其他因素
包括应激性心肌病(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相关)、淀粉样变性(蛋白质沉积导致心功能异常)等。
总结:老年心肌病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早期筛查致病基因、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代谢异常)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