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与病因
肺疟疾病是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对肺部造成损害的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当疟原虫在体内繁殖时,可能引发微血管阻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炎症反应,导致肺水肿、缺氧等症状。 -
典型症状
-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可能带血)、气急、喘息或胸痛。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严重时可出现高热(达40℃以上)。
- 分型表现:根据症状差异可分为哮喘型、支气管炎型、肺炎型和肺水肿型,其中肺水肿型多见于恶性疟疾,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湿冷等。
-
并发症与风险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肺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如疟疾流行区旅行史)、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血/骨髓涂片找疟原虫)及影像学(如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或水肿)。
- 治疗:以抗疟药物(如氯喹、青蒿素)为主,辅以平喘药(沙丁胺醇)、止咳药(右美沙芬)及氧疗。重症需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
预防措施
包括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规范输血筛查、疟疾高发区居民加强灭蚊等。
提示:若出现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尤其有疟疾流行区暴露史者,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