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过敏原
- 乳制品:牛奶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其甲种乳白蛋白具有强致敏性。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可达26%。
- 蛋类: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主要致敏成分,可引发各年龄段患者的呼吸道过敏。
- 海产品:鱼类、虾类、蟹类等含有高变应原性蛋白,尤其是红色鱼肉(如鳟鱼、鲑鱼)和甲壳类动物。
- 油料作物:花生、芝麻等含有高蛋白,生食时更易诱发过敏。
- 谷物与坚果:小麦、玉米、核桃、杏仁等也可能引发哮喘,小麦粉中的螨类是常见诱因。
- 其他食物:水果(如桃子、苹果)、蔬菜(如茼蒿、蘑菇)、肉类(牛羊肉)及食品添加剂(如亚硫酸盐)均可能成为过敏原。
二、发病机制
- 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食物变应原(如牛奶蛋白、鱼肌浆蛋白)首次进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IgE与肥大细胞结合,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气道痉挛和哮喘发作。
- 非免疫机制:部分食物(如酒精、亚硫酸盐)通过直接刺激呼吸道或代谢产物引发哮喘,与免疫系统无关。
三、诱发因素
- 遗传倾向:过敏体质具有家族遗传性,父母过敏者子女患病风险更高。
- 环境暴露:食物过敏原可通过吸入(如烹饪油烟)、皮肤接触等途径诱发哮喘。
四、临床特点
患者常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喘息、呼吸困难,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呕吐、腹泻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
建议过敏体质者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食物,并严格避免接触。若发生哮喘急性发作,需及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