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 病原体特性:肺炎衣原体是一种抵抗力较弱的衣原体,不耐高温(60℃仅存活数分钟),但耐低温(冷冻数年仍具感染性)。
-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说话),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发热、寒战、肌痛、干咳、咽喉肿痛、乏力等。早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鼻塞),1-4周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夜间可能加重。
- 病程特点: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咳嗽可持续1-2个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非胸膜炎性胸痛。
- 重症风险:少见严重全身感染(如心包炎、胸膜炎),但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3. 易感人群
- 主要人群:学龄儿童(尤其是8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5岁以下儿童极少感染。
- 高危因素:人群聚集场所(如学校、家庭)易流行,成人感染率高达40%,多为隐性感染。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需结合核酸检测(PCR)或血清抗体检测(如IgM/IgG抗体)确诊,单纯依靠症状或影像学易误诊。
- 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疗程通常2周左右。
- 对症支持:退热、止咳(如雾化治疗)、补液及营养支持,重症需住院治疗。
5. 预防措施
- 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时遮掩口鼻。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 增强免疫:均衡饮食、充足休息,慢性病患者可接种流感疫苗。
总结
肺炎衣原体肺炎症状类似普通感冒或支原体肺炎,但病程更长且易被忽视。早期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是关键,及时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需注重呼吸道卫生和免疫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