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小儿甲旁低,是一种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PTH结构异常、不能发挥生理作用或靶器官对PTH不敏感所引起的疾病。以下是关于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甲状旁腺被破坏:颈前部手术、碘-131治疗甲亢等可能导致甲状旁腺被误切、损伤或血供障碍,当甲状旁腺被破坏50%以上时,可出现临床症状。
- 甲状旁腺发育不成熟:高血钙孕母胎儿甲状旁腺发育可能被抑制,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患儿甲状旁腺发育未成熟。
- 甲状旁腺不发育:母系隐性遗传,X染色体26-27区基因缺陷等因素可导致甲状旁腺不发育。
- 家族性或散发性甲旁减:与染色体11pI5基因异常有关,不伴其他内分泌腺体发育缺陷。
- 甲旁减伴其他发育缺陷: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等,常伴有多系统发育异常。
- 自身免疫性甲旁减:血中存在甲状旁腺激素的抗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自身免疫调节器外显子上的基因突变所致。
-
症状
- 神经肌肉症状:手足搐搦发作,呈双侧对称性脑及手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大拇指内收形成鹰爪状,双足常呈强直性伸展,严重病例全身骨骼肌及平滑肌痉掌,可发生喉头和支气管痉挛、室息等危象。
- 精神症状:可能和脑基底核功能障碍有关,发作时常伴不安焦虑、抑郁、幻觉定向失常、记忆减退等症状。
- 外胚层组织营养变性: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毛发脱落,指(趾)甲脆软萎缩、脱落;眼白内障;牙齿钙化不全,牙釉质发育障碍。
- 心脏症状:长期低血钙可致心肌收缩力严重受损,乃至甲旁减性心脏病。
-
诊断
-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手足搐搦、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结合实验室检查(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等)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见基底节钙化等)进行综合判断。
-
治疗
- 急性期治疗:当血钙降低至一定水平(2.0mmol/L以下)出现手足搐搦等症状时,必须用静脉注射钙剂治疗,通常选用10%葡萄糖酸钙。
- 间歇期治疗:血钙低至2.0mmol/L但无手足抽搐或只有轻微神经-肌肉症状者,可口服钙剂或加口服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还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
- 其他治疗:饮食上应采用高钙低磷饮食,限制牛奶等乳制品、蛋黄、菜花等高磷食品的摄入;尽量避免应用能加重低血钙的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血钙、尿钙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