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肺炎是由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的肺间质及实质性炎症,可由病毒直接侵犯引起,也可继发于细菌或真菌性肺炎。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所致。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 RNA 病毒,根据病毒的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在全球人群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 Victoria 系和 Yamagata 系。
- 多发群体:老年人、幼儿、孕妇、原有心或肺部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缺陷者均易感。
- 症状
- 一般流感症状:起病急,可有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以及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 特有症状: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咯血,严重者有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
- 继发细菌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伴有脓性痰的咳嗽。
- 并发症
- 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包括急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
- 肺外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休克(发热、皮疹、低血压、呼吸衰竭、意识模糊等)、中毒性心肌炎和瑞氏综合征(腹泻、呕吐、癫痫、神志不清、昏迷)等。
- 检查
-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来初步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
- 病毒检测:包括病毒培养分离、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扩增以及血清学抗体检测等。
- 细菌培养:怀疑继发细菌性肺炎时,医生可能通过痰、肺组织、胸腔积液、血等标本的细菌培养证实。
- 治疗原则:尽早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症处理。重症病例还需积极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确定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 预后:早期、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多数预后良好。严重的流感病毒肺炎可能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