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肺炎需要积极治疗,其治疗核心包括抗病毒治疗、支持性治疗及并发症预防,具体如下:
一、治疗必要性
- 病情可能快速进展:流感病毒肺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 病毒复制需抑制: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二、主要治疗方法
-
抗病毒治疗
- 常用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需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使用效果最佳。
- 其他药物:法维拉韦片、利巴韦林片等也可用于抑制病毒。
-
支持性治疗
- 吸氧/机械通气:对呼吸困难患者需及时氧疗,严重者需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通过补液、营养支持(高蛋白、维生素饮食)增强免疫力。
- 退热与止咳:发热可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咳嗽可用右美沙芬、复方甘草片等。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细菌感染防控: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 密切监测:定期评估呼吸、循环功能,预防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 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 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流感病毒肺炎需通过药物、支持治疗及综合管理实现有效控制,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