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痰毒多由风热痰毒或肝胃火毒侵袭人体,导致气血壅塞、痰热互结而成。根据发病部位和证型可分为:
- 风热痰毒:常见于颈部,伴恶寒发热、头痛咽痛。
- 肝郁痰火:多发于腋下,伴胸胁疼痛、口苦咽干。
- 湿热蕴结:好发于腹股沟,伴小便黄热、肢体拘急。
2. 症状表现
- 初期:局部皮色不变,肿胀疼痛,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 化脓期:肿块变软、红肿加剧,有波动感,全身症状加重。
- 溃后期:脓液排出后症状缓解,但若余毒未清,肿块可能长期不消。
3. 西医对应
痰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常见于颈部、腋下等淋巴结丰富的区域。
4. 治疗与预防
- 中医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牛蒡解肌汤等,需辨证施治。
- 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辅以局部切开引流。
- 预防措施:避免饮食不节、保持情绪舒畅、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外邪侵袭。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方法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