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概述
定义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之一。
特点
- 病情重:易发生并发症,如肺脓肿、脓胸、气胸或脓气胸等。
- 多见于幼婴及新生儿:年长儿也可发生。
-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 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治疗亦较为困难。
病因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毒力,能产生溶血毒素,血浆凝固酶,去氧核糖核酸分解酶,杀白细胞素等。
感染途径
- 病原菌由人体体表或黏膜进入体内: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肺脏极易被累及。
- 病原菌由呼吸道感染后直接累及肺脏:导致肺部炎症。
易感因素
- 婴幼儿及儿童免疫功能不全。
- 滥用抗生素。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 高热:年长儿大多有弛张性高热,新生儿可低热或无热。
- 肺炎症状:呼吸和心率增速、呻吟、咳嗽、发绀等。
- 肺部体征:早期呼吸音减低,有散在湿啰音。在发展过程中迅速出现肺脓肿,常为散在性小脓肿。
- 脓胸及脓气胸:是本症的特点。
- 其他症状:如猩红热样皮疹、呕吐、腹泻、腹胀(由于中毒性肠麻痹)等。
- 全身症状:患儿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惊厥,中毒症状常较明显,甚至呈休克状态。
X线检查
- 临床症状与胸片所见不一致:当肺炎初起时,临床症状已很重,而X线征象却很少;当临床症状已明显好转时,在胸片上却可见明显病变如肺脓肿和肺大疱等现象。
- 病变发展迅速:小片炎性病变可在短时间内发展成脓肿。
- 病程中多合并小脓肿、脓气胸、肺大疱:严重的还并发纵隔积气、皮下气肿及支气管胸膜瘘。
- 胸片上病灶阴影持续时间较长:在2个月左右阴影仍不能完全消失。
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计数:一般超过15×10^9~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 C反应蛋白:增高。
- 细菌培养:对气管咳出或吸出物及胸腔穿刺抽出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者有诊断意义。
其他检查
- X线检查:见上文。
- B超:可有肝脾肿大,可发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 心电图:可出现心肌损害。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不易识别。起病急,肺炎症状迅速发展时可考虑本病。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小疖肿或乳母患乳腺炎的病史,可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金葡菌肺炎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杆菌肺炎,原发性肺结核伴空洞形成或干酪性肺炎,气管异物继发肺脓肿及横膈疝等。
并发症
重症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为进展性肺炎,有时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脓毒性休克。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约25%的患儿有胸膜渗出,少部分有脓胸。有些病例产生病变邻近部位的感染(如脓胸或化脓性心包炎)。菌血症可造成肺以外的感染病灶,包括脓毒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腹水\cite{web_20}。
治疗
抗生素治疗
应早期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已高达90%左右,因此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苯唑西林钠、头孢呋辛钠等,联合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亦有较好疗效。
发展成脓胸或脓气胸的治疗
- 脓液量少:可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脓。
- 脓液增长快、黏稠度大而不易抽出者:施行闭式引流术排放。
预后
并发金葡菌脑膜炎和心包炎或婴儿张力性气胸则预后严重。病死率高达10%~20%。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预后较好,治愈者长期随访无后遗肺功能障碍。体弱儿及新生儿预后较差。
预防
-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肺炎的有效途径。
- 肺炎球菌疫苗:保护期可达5年以上。
- 重视幼托机构居室的卫生清洁,并应及时检查工作人员是否带菌,带菌者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