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诱因
- 基础疾病:多见于未规范治疗或未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患者可能无糖尿病病史。
- 诱因:
- 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应激(手术、脑血管意外);
- 脱水(呕吐、腹泻、过度限水)或高糖摄入(误输葡萄糖液、大量饮用含糖饮料);
- 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等)。
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
- 多尿、多饮、食欲减退,但口渴感可能不明显;
- 乏力、嗜睡、反应迟钝、定向障碍。
- 进展期表现:
- 严重脱水(皮肤干燥、眼球凹陷、血压下降);
-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幻觉、癫痫发作、昏迷;
- 无酸中毒样呼吸(如烂苹果味)。
诊断要点
- 实验室指标:
- 血糖≥33.3mmol/L(常超过600mg/dL);
- 血浆渗透压≥350mmol/L,有效渗透压≥320mmol/L;
- 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
- 鉴别诊断:需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区分。
治疗原则
- 紧急补液:
- 首选生理盐水,24小时补液量可达6000~10000ml,以恢复血容量、降低渗透压。
- 胰岛素治疗:
- 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血糖降至16.7mmol/L后改为皮下注射。
- 纠正电解质紊乱:
- 重点补钾,根据尿量和血钾水平调整。
- 处理并发症:
- 控制感染、纠正休克、防治脑水肿等。
预防措施
- 规律监测血糖,避免自行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
- 及时补水,尤其老年患者需注意防脱水;
- 避免诱因:如感染、高糖饮食、不当使用利尿剂等。
总结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起病隐匿、进展凶险,早期识别与快速补液是关键。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脱水且无明显酸中毒,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