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 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异常相关,症状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病变。
- 根据大便性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我国以腹泻型多见。
2. 病因与机制
- 胃肠道动力紊乱:肠道蠕动异常(如腹泻型患者肠道转运加快,便秘型则减慢)。
- 内脏高敏感性:对肠道扩张的疼痛阈值降低,易出现腹胀、腹痛。
- 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 肠道感染与菌群失衡:急性感染后可能诱发IBS,肠道乳酸菌等有益菌减少。
3. 典型症状
- 腹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排便或排气后缓解,疼痛性质多样(钝痛、绞痛等)。
- 排便异常:
- 腹泻: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无血便,晨起或餐后多发。
- 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可能与腹泻交替出现。
- 其他症状:腹胀、恶心、疲乏、焦虑等。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肠炎、肿瘤),结合症状及病史。
- 治疗:
- 药物:解痉剂(如匹维溴铵)、止泻药(如洛哌丁胺)、通便药(如聚乙二醇)等缓解症状。
-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咖啡因)、适量运动。
- 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抗抑郁药物等改善情绪问题。
5. 注意事项
- 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需综合管理。
- 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或止泻药,需遵医嘱个体化治疗。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体重下降、血便、夜间腹泻),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