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用药建议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 HCO₃⁻ 中和内生酸性物质,以下是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纠正酸中毒药物
碳酸氢钠
- 用法用量:一般开始剂量每天 5 - 10mmol/kg,由于服药后血中 HCO₃⁻ 浓度增高,尿中 HCO₃⁻ 排量也增加,故常需大剂量多次投药,有时可增至每天 10 - 25mmol/kg 以维持血中 HCO₃⁻ 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可分次口服。
- 注意事项:此药对胃有刺激胃酸分泌和产气作用,不宜长期服用。且应用大剂量钠盐时,肾小管 Na⁺ - K⁺ 交换增加,会加重失钾,甚至严重失钾,因此要同时补钾并要低盐(氯化钠)饮食。
枸橼酸盐缓冲液
- 配方及用法:枸橼酸钠 50g,枸橼酸钾 50g,枸橼酸 100g,加水至 1000ml,口服 3 次/d,每次 50ml;也可用枸橼酸钾、钠各 50g,枸橼酸 100g,糖浆适量,加水至 1000ml,剂量因人而异,可以长期服用。
- 优势:因为已含钾,使用时不必额外加服钾盐,避免了氯化钾加重高氯性酸中毒的问题。
补钾药物
枸橼酸钾合剂
- 适用情况:轻症一般无须给钾盐,但重症或使用利尿药时必须给钾。因为利尿药可使症状改善和尿量减少,而不能使血浆 HCO₃⁻ 浓度恢复正常,失钾却见增加。
利尿药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 作用机制:引起利尿后产生轻度脱水,细胞外液容量缩减,促使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HCO₃⁻ 增加,酸中毒得以纠正。另外可促使肾小管对钙重吸收使血钙上升,尿钙排出减少,甲状旁腺素分泌减低,解除抑制 HCO₃⁻ 再吸收,更进一步使血浆 HCO₃⁻ 增高,酸中毒得以纠正。
- 用法用量:每天 1.5 - 2mg/kg,分 2 次口服;也有资料显示剂量为 1 - 3mg/(kg·d),分 3 次口服。治疗中应注意低血钾的发生,酸中毒纠正后减少至维持量。
- 禁忌情况:髓襻利尿药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丁尿胺)等使尿钙排泄增加,不能提高血浆 HCO₃⁻ 浓度,Ⅱ型 RTA 禁忌使用。
补钙及维生素 D 相关药物
钙剂、维生素 D、蛋白合成剂
- 适用情况:对有骨损害(一般较轻),如骨质疏松、骨软化者应补充。治疗和注意事项同Ⅰ型 RTA。
磷酸盐合剂
- 适用情况及配方:Ⅱ型近端小管磷重吸收有缺陷,尿磷丢失,若血磷低,每天补磷 1 - 3g。磷酸盐合剂配方为磷酸二氢钠 NaH₂PO₄ 18g,磷酸氢二钠 Na₂HPO₄ 145g 加水溶解至 1000ml(每毫升含 20mg 磷),每次口服 20ml,4 - 5 次/d。
- 注意事项:注意剂量大时可引起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缓慢增加剂量多数患者多能耐受。
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反应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