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升级,安全升级
电缆新国标与旧国标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标准体系与技术规范
- 标准整合
新国标将2008版GB/T9330.1、GB/T9330.2、GB/T9330.3三个标准简化合并为一个标准,简化了执行流程。
- 术语修订
将“固定敷设用电缆的导体”修改为“硬结构电缆的导体”,“移动敷设用电缆的导体”改为“软结构电缆的导体”,使分类更精准。
- 新增试验项目
增加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的收缩试验和吸水试验,提升绝缘性能检测标准。
- 屏蔽技术升级
引入铜/塑复合带(箔)屏蔽结构,屏蔽代号为P4,增强电磁干扰防护能力。
二、物理性能与质量要求
- 导体与护套
国标电缆采用高纯度铜材,导体柔软且有光泽;非标电缆可能使用掺杂铜的劣质材料,表面粗糙、易氧化。 国标护套为二代材料,无气孔、沙眼,厚度达标;非标护套常存在缺陷,厚度不足。
- 尺寸与重量
国标电缆每卷长度为100米±0.5米,重量符合标准;非标电缆长度较短(60-75米),重量轻且材质较薄。
三、安全性能提升
- 绝缘与耐压
新国标要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通过收缩试验和吸水试验,耐压强度提升至1500V;旧国标绝缘层易受潮、老化,安全性较低。
- 金属屏蔽要求
增加金属(复合)带最薄处厚度、屏蔽绕包搭盖率及金属丝编织直径的考核指标,防止电磁泄露。
四、市场应用与认证
- 认证体系
国标电缆需通过体系认证书认证,标注制造商、线径等信息;非标电缆无强制认证要求。
- 插孔规范
新国标统一插孔类型(扁头/圆头),淘汰旧国标三相插孔与两相插孔混合设计。
总结
新国标通过技术升级和严格规范,显著提升了电缆的导电性、绝缘性和安全性,同时规范了市场生产标准。用户选购时可通过认证标志、重量、柔韧度等特征判断是否为国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