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引起的肾损害是指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累及肾脏,引起肾脏损害表现的疾病。以下是具体介绍: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淋巴瘤细胞肾浸润:淋巴瘤细胞可直接侵犯肾脏,或腹膜后及腹膜后纤维化等压迫尿道、肾动脉、下腔静脉等,进而引起肾损伤。
- 免疫相关损伤:淋巴细胞产生某种毒性物质,肿瘤相关抗原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及混合型冷球蛋白等,均可引起肾损害。
- 代谢异常: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例如,大量的尿酸结晶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也可通过收缩血管、促发炎症因子损伤肾小管和间质。
- 治疗相关损伤:放射性治疗、肿瘤药物治疗等也可能导致肾损害,如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非少尿型肾损害。
临床表现
- 淋巴瘤表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一般无压痛,分散、不对称,可活动,大多呈进行性逐渐增大。脾轻中度肿大,晚期表现为发热、乏力、贫血、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 肾损害表现
- 肾病综合征:早期可见肾病综合征的表现,24 小时蛋白尿 > 3.5g,血浆白蛋白 < 30g/L。且肾病综合征大多在病程中出现,随淋巴瘤的恶化或缓解相应加剧或好转,B 超显示双肾增大。
- 肾炎综合征:可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部分患者有肾区钝痛,偶尔可在肾区触及肿块。
- 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细胞广泛浸润双侧肾脏,可产生高血压、少尿和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 肾静脉血栓形成: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深静脉,可造成单侧或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的最主要依据。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考虑有无淋巴瘤的可能,如确诊患有淋巴瘤,且肾病综合征随淋巴瘤的恶化或缓解相应加剧或好转,可诊断为淋巴瘤肾损害。
- 鉴别诊断:主要与肾病综合征相鉴别,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型肾病或膜性肾病,且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肾脏体积增大及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表现时,应注意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以治疗淋巴瘤为主,治疗肾脏病为辅。可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淋巴瘤,早期治疗淋巴瘤缓解者,肾脏损害多可减轻或痊愈。肾衰竭者可给予透析治疗。
- 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淋巴瘤本身恶性程度及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