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引起的肾损害是淋巴瘤累及肾脏导致的继发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肾脏功能异常及相关并发症。以下是该病的综合概述: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 直接浸润
淋巴瘤细胞直接侵犯肾脏组织,破坏正常结构并影响功能,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肿瘤相关抗原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 - 代谢异常
淋巴瘤可能引起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间接损害肾脏。 - 治疗相关因素
化疗药物(如顺铂)、放疗等可能造成肾毒性,导致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
- 肾病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 肾炎综合征
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部分患者可触及肾区肿块伴疼痛。 - 肾功能不全
表现为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严重时进展为尿毒症。 - 其他并发症
包括肾静脉血栓(因淋巴瘤压迫肾静脉)、肾血栓栓塞综合征等。
三、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异常(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 影像学检查:B超或CT显示肾脏体积增大,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腹腔或腹膜后病变。
- 病理学证据:肾活检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或免疫复合物沉积。
四、治疗原则
- 原发病治疗
以化疗为主,控制淋巴瘤进展可改善肾脏病变。 - 肾脏保护
使用保肾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降尿酸治疗),必要时透析支持。 - 并发症处理
肾静脉血栓需抗凝治疗,感染时需针对性抗感染。
五、预后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肾功能可部分改善,但若淋巴瘤进展迅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尿毒症),预后较差。
(注:部分并发症如胶原蛋白沉积病变、治疗副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等需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