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软斑症也称尿路软化斑,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上独特的炎症反应性病变。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病因:通常由肠道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长期尿路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病风险会增加,如患有糖尿病、结核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患者。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观点认为与巨噬细胞功能缺陷有关,阻断了溶酶体对吞噬细菌的降解,从而细胞质里未消化的细菌碎屑过多导致发病。
- 症状:
- 排尿异常:患者可有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减少、排尿时疼痛、尿不尽、无法憋尿等不适症状。
- 发热:部分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细菌感染,因此有时会出现发热、出汗等临床表现。
- 脐部附近胀痛:有些患者会出现脐部附近胀痛的症状。如果病变累及肾脏,还可能出现腰痛和腰部肿块;输尿管受累可致狭窄,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无功能。
- 并发症:
- 肾衰竭:两侧肾脏可以同时受损,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情持续进展,严重时可能使肾脏的功能严重受损。
- 其他:软化斑可累及多个器官的黏膜,严重时可能会有急性尿潴留、膀胱松弛、水电解质紊乱、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
- 诊断:
- 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查有少量到多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尿细胞学检查,尿沉渣涂片或中段尿细菌培养可查到致病菌,常见为大肠埃希杆菌;尿脱落细胞检查可见典型的软斑组织细胞。
- 血液检查:可判断是否有贫血等异常情况的存在。
- 影像学检查:肾软斑症在腹部 X 线摄片中可显示增大的肾轮廓,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肾排泄功能可减弱,甚至无功能,患肾不显影。B 型超声检查显示肾脏增大,皮髓质界限不清,肾区多灶性强回声区,偶有弥漫性低回声区。CT 检查通常显示为密度不均匀肿块,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有低密度区。肾盂、输尿管、膀胱软斑症尿路造影显示有充盈缺损影。
- 膀胱镜检查:膀胱软斑症表现为膀胱肿物和炎症改变,可见散在或群集的浅黄色或灰黄色至褐色柔软天鹅绒样或轻度隆起的斑块。
- 治疗:
- 药物治疗:由于该病多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医生会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甲氧苄啶、环丙沙星)有良好的细胞膜穿透力,治疗效果较好。胆碱能药物和维生素 C 能纠正体内吞噬细胞的功能缺陷,可辅助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为了控制病情持续进展而损害到相应脏器的正常功能,医生会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如当肾脏软化斑范围太大,肾脏的功能严重受损时,可通过手术将患侧肾脏切除;对于膀胱等部位的病变,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通过手术将病变部位或者病变处的黏膜进行切除。
尿路软斑症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遵医嘱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如果不积极接受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会对肾脏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