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是一种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调节紊乱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水潴留及低渗透压等一系列症状。以下是关于该综合征的详细解答:
1. 疾病定义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是指当血浆渗透压正常或降低时,抗利尿激素(ADH)仍持续分泌,导致自由水清除率降低、水潴留、低钠血症及低渗透压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2. 常见症状
该综合征的症状多样,主要与低钠血症和水潴留相关,包括: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惊厥,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 泌尿系统症状: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
- 其他症状:乏力、体重增加、水肿(尤其是下肢和眼睑)。
3. 治疗方法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低钠血症,缓解症状,并治疗原发病。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 限制水摄入: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500-800毫升,使体重减轻2-4千克,从而纠正体液过多。
- 药物治疗:
- 渗透性利尿剂(如呋塞米、20%甘露醇)用于排除多余水分。
- 高渗盐水输入,用于严重水中毒情况下的紧急抢救。
- 治疗原发病:如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患或肿瘤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4. 后遗症及危害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严重危害在于低钠血症可能引发脑水肿和不可逆的脑损伤,特别是当血钠水平快速下降至130毫摩尔/升以下时,患者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 急性期危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 慢性期影响:长期低钠血症虽症状较轻,但若未及时纠正,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5. 预防措施
为避免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 预防接种:积极接种相关疫苗,预防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 避免颅内损伤:减少头部外伤的风险。
- 注意液体管理:避免静脉输入过多低渗透压液体,特别是在新生儿或儿童中。
6. 温馨提示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应尽快就医以避免严重后果。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如出现呕吐、头痛、嗜睡等,应立即送医检查。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咨询,建议联系专业医疗机构获取更详细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