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措施
- 穿着防护:在可能接触水蛭的区域(如水域、丛林)时,穿长袖长裤并将裤腿塞入袜子,减少皮肤暴露。外露皮肤可涂抹驱虫剂(如风油精、大蒜汁)或碱性物质(肥皂液),干扰水蛭感知。
- 环境防护:在野外活动前,喷洒驱虫液或撒盐、石灰粉形成屏障,破坏水蛭生存环境。保持环境干燥,封堵缝隙防止水蛭藏匿。
二、驱赶方法
- 物理驱赶:
- 撒盐或石灰粉:直接撒在皮肤或地面,盐会破坏水蛭体表渗透压导致脱水死亡。
- 拍打或振动:发现水蛭吸附时,轻拍吸附部位周围皮肤使其脱落。
- 化学驱赶:
- 使用84消毒液、硫酸铜溶液喷洒环境,但需注意浓度和安全性。
- 皮肤接触后可用酒精、碘酒擦拭,刺激水蛭松口。
三、被叮咬后处理
- 移除水蛭:用酒精或碘酒涂抹吸附处,待水蛭放松后用镊子或卡片(如银行卡)从边缘刮除,避免直接用手拉扯。
- 伤口护理:清洁后消毒,避免压迫止血,必要时就医。
四、特殊场景应对
- 淋浴房等室内环境:撒盐、喷洒白醋或柠檬汁,配合84消毒液浸泡管道。
- 鼻腔/阴道入侵:涂抹蜂蜜或香油引诱退出,或就医使用麻醉剂取出。
注意事项:避免在水中长时间停留,活动后及时检查身体;若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