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远离毒虫
迅速离开毒虫活动区域,避免二次叮咬。 -
初步处理伤口
- 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
- 若为蜜蜂蜇伤,可用镊子挑出蜂刺(注意无菌操作);蜈蚣咬伤可用碱性液体(如肥皂水)冲洗。
- 避免用手抓挠或挤压伤口,以防感染。
- 观察症状并判断严重性
- 轻微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可暂时居家观察,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外涂药膏。
- 严重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心慌、头晕、发热、昏迷或全身过敏反应(如皮疹扩散),需立即就医。
- 特殊毒虫咬伤处理
- 蜂蜇伤:黄蜂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蜜蜂蜇伤用碱性溶液。若蜇伤后24小时内症状加重,需就医。
- 蜈蚣/蝎子咬伤:立即用碱性液体冲洗并冷敷,尽快就医。
- 蜱虫咬伤:用酒精消毒后镊子取出,若未完全清除或发热需就医。
- 水蛭咬伤:拍打使其脱落,避免强行拉扯。
- 就医注意事项
- 携带毒虫样本或照片,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种类。
- 毒蛇咬伤需在2小时内送医,绑扎伤口近心端并避免剧烈运动。
- 遵医嘱注射抗蛇毒血清或接受其他治疗。
提示:被毒虫咬伤后切勿自行使用风油精、红花油等刺激性液体,可能加重过敏。若症状持续或恶化,务必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