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
- 胎儿缺氧时肠系膜血管痉挛,排出胎粪,同时喘息性呼吸将混有胎粪的羊水吸入肺部。
- 过期产儿因羊水量少、胎粪黏稠,更易发生严重梗阻。
-
症状
- 典型表现:出生后呼吸急促(>60次/分)、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凹陷)。
- 皮肤体征:指甲、脐带、皮肤残留胎粪污染痕迹,皮肤青紫(缺氧导致)。
- 并发症:肺不张、肺气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严重时可引发脑损伤、休克等。
-
治疗
- 紧急处理:气管插管清除气道胎粪,无创通气(如CPAP)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
- 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表面活性剂改善肺顺应性,一氧化氮吸入缓解肺动脉高压。
-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扩容。
-
预防
- 孕期监测高危因素(如胎盘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分娩时及时清理呼吸道胎粪。
- 避免胎儿宫内缺氧,如监测胎心、及时处理胎盘早剥等。
提示:MAS在足月儿和过期产儿中高发,及时识别症状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