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直接损伤
部分农药(如有机磷、百草枯等)具有肾毒性,可直接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球功能障碍。 -
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
农药进入体内后可能干扰正常代谢,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脂质过氧化物),引发肾小管细胞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
免疫机制异常
某些农药可触发异常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或直接攻击肾脏组织,造成炎症损伤。 -
血流动力学改变
农药中毒可能引起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加重缺血缺氧性损伤。 -
其他机制
- 横纹肌溶解:部分农药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堵塞肾小管,引发急性肾损伤。
- 乙酰胆碱蓄积: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和肾缺血。
- 间质性肾炎:毒物长期蓄积可能诱发间质性肾炎,影响肾脏正常功能。
常见农药类型与肾损伤特点
- 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直接损伤肾小管,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 有机氯农药(如DDT):以肾小管变性为主,蛋白尿可恢复。
- 熏蒸类农药(如溴甲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导致肝肾急性损害。
- 除草剂(如百草枯):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者进展为中毒性肾病。
提示:农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生与接触剂量、时间密切相关,及时脱离毒源并就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