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心源性栓子:约90%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常见于房颤、心肌梗死等患者。
- 非心源性栓子: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管损伤或医源性因素(如导管操作)。
2. 典型症状(“5P”征)
- 疼痛:栓塞部位远端突发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
- 感觉异常:患肢远端出现麻木、针刺感或感觉减退。
- 运动障碍:肌力减退、麻痹,严重时肌肉坏死导致运动功能丧失。
- 无脉:栓塞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皮肤苍白:因缺血导致皮肤苍白,可能伴青紫斑块。
3. 治疗与风险
- 黄金救治时间:最佳取栓时间为发病后6-8小时,最晚不超过24小时,否则可能引发肢体坏死、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取栓、微创介入治疗(如Forgaty取栓管)及药物溶栓、抗凝等。
4. 预防建议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房颤患者需规律抗凝。
- 戒烟限酒,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久站。
若出现突发肢体剧痛、苍白、无脉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