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因
- 由鞘磷脂酶(SMPD1基因突变)或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NPC2基因突变)缺陷引起,导致鞘磷脂、胆固醇等脂质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神经系统蓄积。
- 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缺陷分为A、B、C、D四型(部分文献合并为A/B、C型)。
-
典型症状
- 肝脾肿大: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腹部可触及明显肿块。
- 神经系统损害(A/C型):
- 婴儿期发病者(A型)出现智力减退、肌张力低下、失明、癫痫等,多在3岁前死亡。
- C型患者表现为共济失调、语言障碍、痴呆等,病程进展较缓。
- 其他症状:皮肤黄斑樱桃红斑、贫血、反复感染等。
-
诊断依据
- 骨髓检查:发现泡沫样细胞(尼曼-皮克细胞)。
- 酶活性检测:鞘磷脂酶活性显著降低(A/B型)。
- 基因检测:SMPD1、NPC1或NPC2基因突变(确诊依据)。
分型与预后
- A型(急性神经型):最常见,婴儿期起病,进展快,多因感染或器官衰竭夭折。
- B型(内脏型):无神经系统症状,肝脾肿大显著,可存活至成年。
- C型(慢性神经型):起病较晚,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寿命差异较大(数月至数十年)。
治疗与管理
- 目前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支持为主:
- 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缓解器官压迫症状。
- 酶替代疗法(如Xenpozyme)用于改善A/B型内脏症状。
- 骨髓移植或肝移植可能缓解部分症状,但需严格评估风险。
预防与遗传咨询
- 产前诊断:对高风险家庭进行基因检测或羊水细胞分析。
- 遗传风险:父母若携带致病基因,后代患病概率为25%。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分型或治疗进展,可结合临床指南或最新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