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TPE)的病因主要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发病原因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发病与丝虫感染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可能涉及Ⅰ型、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2. 发病机制
- 丝虫感染过程:丝虫的幼虫通过叮咬进入人体后,发展成成熟的成虫,并定居于淋巴结。成虫产生微丝虫,这些微丝虫随后移行到肺血管
- 抗原释放与免疫反应:变性的微丝虫释放抗原,导致强烈的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这种反应引起显著的抗体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在周围血和肺组织中都可以发现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加(高达50%),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IgE、丝虫特异性的IgG、IgM和IgE升高
- 免疫细胞的作用:抗体依赖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外,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IgG和IgE或补体的存在下,能抑制微丝虫,导致病原体的死亡
- 淋巴细胞的作用:微虫组织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表明淋巴细胞在清除微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外,用微丝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的迁移
3. 病理表现
- 早期表现:疾病早期(2周内),典型表现为肺泡、间质、支气管周围和血管周围间隔组织细胞炎症,肺组织结构正常,在肺组织上可见微结节
- 晚期表现:症状发作1至3个月后,未经治疗的病人肺泡和间质内有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有嗜酸性坏死物质,并可找到微丝蚴的残骸。有时可有肺泡坏死和嗜酸性脓肿,局部支气管水肿肿胀,并有上皮细胞破坏。某些长期没有治疗的慢性患者可形成结节和肺间质纤维化
4. 其他相关因素
除了丝虫感染,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空气污染等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总结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病因主要是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涉及复杂的免疫反应机制。了解这些病因和机制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