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结构梁底露筋修补的综合方案,结合了不同场景的修补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修补前准备
-
现场清理
清除梁底及周边区域的杂物、松散混凝土及浮浆,确保修补区域干净、无障碍物。
-
检测评估
通过专业设备检测露筋长度、锈蚀程度及基底混凝土强度,为后续修补提供数据支持。
二、修补措施
(一)钢筋处理
-
除锈
使用钢刷、砂轮等工具彻底清除钢筋表面的铁锈,确保钢筋表面光滑无锈蚀。
-
凿毛
-
对浅露钢筋,用钢丝刷清除浮层污物;
-
深露钢筋需人工凿除表面混凝土,露出坚实混凝土面,注意避免过度凿除导致钢筋损伤。
-
(二)混凝土修补
-
表面处理
-
用自来水冲洗凿除后的混凝土表面,确保无明水,再涂刷水泥油增加粘结性。
-
对梁底受力部位,凿除后预留灌浆管和排气管,防止施工过程中堵塞。
-
-
灌浆与浇筑
-
配制JN-M胶或环氧树脂修补剂,按比例搅拌后注入空隙,填充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
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露筋部位1.5~2.5cm,浇筑后24小时内避免振捣,确保表面平整度。
-
(三)附加加固(视情况而定)
-
高强度混凝土加固 :对于严重露筋或承载力不足区域,需浇筑高强度混凝土补充缺失部分,配合钢筋网片增强整体性。
-
防锈处理 :在修补完成后,对钢筋表面涂刷防锈涂料,延长使用寿命。
三、施工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
施工时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装备,避免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
-
质量控制
-
灌浆时控制压力和速度,防止漏浆或破裂;
-
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前禁止承受荷载。
-
-
记录管理
详细记录材料使用情况、施工工艺及检测结果,建立档案以便追溯。
四、质量验收
修补完成后需进行承载能力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验收标准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重点检查灌浆饱满度、混凝土强度及防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