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剂肾病是一种由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肾脏疾病。以下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1. 早期症状
- 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早期阶段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疾病通常是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
- 轻微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酸、乏力等轻微不适。
2. 典型症状
- 腰腹痛:患者可能出现腰腹部疼痛,这是由于肾脏病变或肾结石引起的。
-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严重时可能出现酱油色尿。
- 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甚至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 胃肠道症状:长期服用镇痛药可能引发胃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 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
3. 晚期症状
- 慢性肾病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贫血:面色苍白、头晕、耳鸣。
- 高血压:血压明显升高。
- 水肿:眼睑及下肢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腹水。
- 疲劳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食欲下降。
- 肾功能衰竭: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尿毒症。
4. 其他相关表现
- 肾绞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肾绞痛。
- 尿路结石:长期服用镇痛剂可能导致肾结石形成。
5. 诊断方法
- 尿液检查:观察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质异常。
- 血液检查: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用于评估肾脏结构是否异常。
- 肾小管功能检查:评估肾小管功能是否受损。
6. 疾病特点
- 女性患者多见:女性患者是男性的6至7倍。
- 高发年龄:40至60岁为发病高峰。
总结
镇痛剂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显现,包括腰腹痛、血尿、夜尿增多等。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镇痛药且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