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粗集料与砂浆分离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配合比不当
-
水灰比过大
水分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稀薄,易在运输和振捣过程中发生离析,大颗粒骨料下沉,砂浆上浮。
-
骨料级配不合理
粗骨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性。粗骨料过多增加粘稠性,细骨料过多则减少粘结性,易引发离析。
-
水泥用量不足或减水剂过量
水泥量不足或减水剂掺量过高会导致拌合物黏聚性下降,易发生离析。
二、施工工艺问题
-
搅拌时间不当
搅拌时间不足会导致材料未充分混合,时间过长则可能破坏拌合物匀质性。
-
运输和浇筑不当
运输距离过长、工具振动或浇筑高度过高(如自由下落)易使粗骨料与砂浆分离。
-
振捣不均匀
振捣力度不足或频率不当会导致孔隙分布不均,引发离析。
三、原材料质量
-
骨料含泥量过高
含泥量高的砂石会降低混凝土粘结性,增加离析风险。
-
水泥质量不稳定
细度变化(如细度降低)、含碱量异常或保管不当(受潮、结块)会影响混凝土性能。
-
外加剂使用不当
减水剂掺量过高或类型错误会降低拌合物黏度,导致离析。
四、环境因素
高温干燥环境会加速水分流失,低温环境则可能延长凝固时间,均可能诱发离析。
预防与处理措施
-
优化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0.4),合理选择骨料级配,确保水泥用量满足性能需求。
-
规范施工工艺
限制搅拌时间(不超过2分钟),采用分层浇筑并避免过振捣,运输时使用平板车并覆盖保湿。
-
严格材料管理
选用优质骨料,控制水泥含碱量,防潮保存,确保外加剂掺量适宜。
-
及时补救处理
对已离析的混凝土可采用人工搅拌均匀或添加减水剂调整坍落度,但需避免二次离析。
通过综合控制上述因素,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提升工程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