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家族是中国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概况
-
民族地位
贵州土家族是除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之外的第五大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贵州土家族人口约83.54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1.45%。
-
分布区域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北部,包括铜仁市沿河、印江,黔东南州镇远、岑巩县,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
其聚居地处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属武陵山脉西段和大娄山东北部,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二、历史与文化
-
语言与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目前仅少数老人能使用,无独立文字,通用汉文。
文化传承主要依赖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摆手舞、哭嫁歌、织锦工艺等。
-
传统建筑与生活
以吊脚楼为核心特色,建筑多依山而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养殖或储藏,上层为居住区。
饮食文化中,酸辣口味显著,喜饮酒茶,传统服饰以蓝黑色为主。
-
社会习俗与节庆
保留独特的婚丧嫁娶习俗,如“哭嫁”仪式,以及“土家年”“六月六”等特色节日。
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亲属称谓兼具汉语和土家语体系。
三、民族识别与保护
-
官方认定 :1956年10月,国务院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少数民族。
-
文化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摆手舞、毛古斯、薅草锣鼓等,传统手工艺如织锦、银饰制作也得到传承。
四、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长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交融。
贵州土家族是具有独特文化符号和地理特征的中国少数民族,其历史演变与地域环境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