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收面是混凝土工程中确保表面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7个标准步骤:
一、前期准备
-
基层处理
清理模板表面杂物,确保钢丝网位置稳定,控制混凝土流向,避免漏浆。
-
设备与材料准备
准备3m铝合金刮尺、木抹子、铁抹子、长柄木棕、垫板(300×300mm)等工具,以及磨光机(用于机械化收面)。
二、基础收面操作
-
第一次抹平
混凝土初凝前,操作人员持3m刮尺刮平楼面,调整标高误差控制在±5mm内,用木抹子进行第一遍抹平,确保表面初步平整。
-
第二次抹平与压光
-
在混凝土终凝前,携带垫板用木抹子进行第二次抹平,重点压实阴阳角、梁头等薄弱部位。
-
完成约2米范围的压光面后,改用铁抹子压光,提升表面光洁度。
-
三、细节处理与质量控制
-
拉毛处理
压光面完成后,用长柄木棕对楼面进行拉毛处理,增加表面摩擦力,防止裂缝产生。
-
裂缝预防
-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振捣,避免振捣过度导致裂缝。
-
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再二次抹压,减少收缩龟裂。
-
四、收尾工作
-
养护与修整
-
纵向构件拆模后及时浇水养护,包裹薄膜保湿。
-
检查表面缺陷,对坑洼处修补后进行二次抹压,确保整体观感符合设计要求。
-
补充说明
-
标高控制 :全程使用3m刮尺复核标高,误差需控制在±5mm内。
-
工具要求 :木抹子需湿润后使用,铁抹子压光时力度要均匀。
-
季节性措施 :冬季施工时覆盖毛毡保温,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收面质量,减少裂缝产生,提升工程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