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清理+修补材料+养护
修补混凝土麻面的方法需根据麻面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技术,主要分为预防措施和修复方法两类:
一、预防措施
-
模板处理
- 模板表面需清理干净,无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保持湿润并涂刷长效隔离剂,防止漏浆。
-
振捣密实
- 浇筑时分层振捣,排出气泡,确保混凝土密实性。
-
及时养护
- 表面初凝后及时洒水养护,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质量。
二、修复方法
(一)薄层修补(适用于5mm以下缺损)
-
清理基层
- 凿除疏松混凝土至坚硬层,清理浮浆和露筋部位。
-
材料选择
- 使用与原混凝土同标号的A2或A3耐久性修补料。
-
施工操作
- 局部抹平压实,确保与周围混凝土颜色一致。
(二)高强修补(适用于5mm以上缺损)
-
基层处理
- 除锈处理钢筋,清理孔洞和浮浆,凿除薄弱部分。
-
材料选择
- 使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专用高强修补料。
-
施工操作
- 填充捣实后,表面抹光压平,必要时做界面处理防空鼓。
(三)特殊场景处理
-
裂缝宽度>0.3mm :采用灌浆法(如环氧树脂灌浆)或压力水冲洗后填塞。
-
露筋钢筋 :清理后用高标号混凝土包裹,保证保护层厚度。
-
早期裂缝(干缩/冻害) :表面封闭或注入环氧树脂。
三、注意事项
-
材料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调配,避免因水灰比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
界面处理 :新老混凝土交接处需涂刷界面剂,防止后期脱落。
-
养护管理 :初凝后保持湿润养护7-14天,避免过早拆模。
通过规范施工和及时修补,可有效恢复混凝土表面性能,延长结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