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需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杂合子)时,子女才有25%的概率患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16q24.3(编码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和3q21.33(编码β-半乳糖酶)。 -
酶活性缺陷
根据酶缺陷类型分为两亚型:- Ⅳ型A: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导致硫酸角质素降解障碍;
- Ⅳ型B:β-半乳糖酶缺乏,导致硫酸软骨素降解障碍。
两种亚型均因酶活性不足,使酸性黏多糖(如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无法完全分解,进而在细胞和组织中蓄积。
-
代谢障碍与病理改变
黏多糖代谢紊乱导致软骨和骨骺发育异常,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缺陷、关节软骨形成障碍,最终引发骨骼畸形(如脊柱弯曲、鸡胸、四肢短小)和生长迟缓。
总结:该病由特定基因突变引发酶缺陷,导致黏多糖代谢异常和细胞蓄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