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强度,减少泌水,密封固化
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可通过以下综合措施解决,结合预防与修复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预防措施
-
优化配合比
-
水胶比≤0.5,使用P.O42.5及以上水泥,粉煤灰掺量≤20%,避免使用粉煤灰水泥。
-
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混凝土,减少泌水风险。
-
-
原材料控制
-
粗骨料含泥量≤1%,细骨料≤3%,人工砂石粉含量<7%。
-
水泥需选择标号≥350m²/kg,避免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
-
施工工艺优化
-
预拌混凝土坍落度≤150mm,粉煤灰水泥需采用干硬性砂浆找平后泼浆。
-
冬季施工增加保温措施,避免冻融循环破坏表面结合力。
-
-
减少表面水分
- 施工前洒水泥干粉减少泌水,或采用界面剂增强新旧混凝土粘结性。
二、修复措施
-
表面清理与修补
-
清除松散粉尘后,用环氧树脂或专用修补材料填补裂缝、孔洞,确保密实性。
-
对严重起砂区域可打磨后重新涂刷界面剂或密封固化剂。
-
-
密封固化处理
-
选择硅酸盐、镁铝酸盐等渗透型硬化剂,涂刷后保持4小时湿润渗透,可重复涂刷。
-
例如使用纳路特AC剂按1:4比例兑水喷洒,干燥后硬度提升可达30年。
-
-
日常养护
- 保持地面湿润,避免强酸碱清洁剂接触,定期检查并修补微小裂缝。
三、注意事项
-
已起砂表面处理后需静置2天再通车,避免过早使用导致再次起砂。
-
修补时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渗透剂均匀覆盖且无漏刷。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起砂现象,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