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定义: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种以小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易累及的器官。
- 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中老年、男性、二氧化硅接触史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丙硫氧嘧啶、青霉胺等)。
2. 病理分型
根据肾损害病理表现,可分为四类:
- 硬化型:≥50%肾小球球性硬化;
- 局灶型:<50%肾小球硬化,正常肾小球占50%及以上;
- 新月体型:≥50%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
- 混合型:不符合上述三类的其他类型。
3.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肾脏表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关节痛、肌肉痛等。
- 肾外表现:咳嗽、咯血(肺部受累)、皮疹、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4.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血常规(贫血、白细胞增多)、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阳性率高达90%以上)。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排查肺部病变)。
- 病理活检:肾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病理分型并指导治疗。
5.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为首选方案,需长期使用以控制炎症。
- 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血压、纠正贫血、透析(急性肾衰竭时)等。
-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但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或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6. 注意事项
-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男性、有二氧化硅接触史者需警惕,出现乏力、发热、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预防:避免接触粉尘、谨慎使用相关药物,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异常。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通过综合治疗改善预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