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高危因素
- 分娩损伤:阴道分娩时胎儿压迫阴道后壁,可能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或撕裂,尤其是产程延长、胎儿过大或会阴撕裂未修复者。
- 年龄因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支持组织退化,直肠阴道隔易松弛。
- 长期便秘:慢性便秘导致腹压持续增高,直肠前壁长期受压,逐渐形成膨出。
- 先天解剖异常:部分患者直肠前壁肌层先天薄弱,更易发生膨出。
2. 症状表现
- 排便困难:需用力排便,甚至需手法辅助(如手指按压阴道后壁)才能排出粪便。
- 肛门坠胀感:排便后或久站后肛门有下坠感,可能伴随腰酸。
- 便血或疼痛:因直肠黏膜受压摩擦,可能出现便血或肛门疼痛。
- 性交困难:严重膨出可能影响性生活。
3.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通过直肠指诊、阴道指诊可触及膨出部位,视诊观察阴道后壁膨出情况。
- 排粪造影:可明确膨出深度及直肠形态,是诊断的金标准(膨出深度>6mm为异常)。
- 结肠传输试验:排除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的便秘。
4.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患者,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规律排便、盆底肌锻炼等。
- 手术治疗:中重度患者需手术修复,如阴道后壁修补术、会阴整形术等,严重者可能需联合补片加固。
5. 并发症
- 直肠黏膜糜烂或溃疡:长期膨出压迫导致黏膜损伤。
- 肛裂或痔疮加重:排便困难可能诱发或加重肛周疾病。
总结
直肠膨出多与盆底结构松弛及长期腹压增高相关,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轻度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重度者需手术干预。若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