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马陆咬伤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及处理建议,供参考:
一、典型症状
-
局部皮肤反应
- 疼痛与灼热感:马陆分泌的毒液含生物碱(如组胺),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刺痛或灼烧感。
- 红肿瘙痒:毒素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性红肿,伴随持续性瘙痒。
- 皮疹与水疱: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风团样皮疹、水疱或荨麻疹。
-
全身性反应(罕见)
- 发热:毒素可能引发低热(37.5-38.5℃),伴随乏力、头痛。
- 过敏性休克: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
二、紧急处理步骤
-
冲洗伤口
-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减少毒液吸收。
- 避免使用酒精直接消毒,以免加重刺激。
-
消毒与冷敷
- 用碘伏消毒后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
- 24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
-
观察与用药
- 若出现红肿扩散、脓液或发热,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抗生素。
- 眼部周围伤口需及时就医,防止感染扩散。
三、何时需就医?
- 症状持续加重:如红肿范围扩大、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5℃。
- 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
- 特殊部位损伤:如咬伤位于关节、头部或伤口较深,建议清创并注射破伤风疫苗。
四、预防措施
- 户外活动时穿长袜、长裤,避免赤脚接触潮湿环境。
- 被咬后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若症状轻微,可自行处理观察;若出现异常反应,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