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是一种由长期高血压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病因
-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动脉(如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逐渐受损。- 典型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丛纤维化等。
-
高危人群
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
- 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2次,尿量超全天总量1/2);
- 轻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
-
进展期症状
- 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高血压恶化:血压波动大,难以控制;
- 水肿:因水钠潴留出现下肢或眼睑水肿。
-
终末期风险
若不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需透析或肾移植。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结合高血压病史、肾功能检查(尿常规、血肌酐等)及肾活检。
-
治疗原则
- 控制血压:优先选择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ACEI/ARB类药物;
- 延缓肾损伤: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肾功能;
- 终末期干预:符合条件者可考虑肾移植。
四、疾病特点与预后
- 不可治愈性:目前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
- 常见并发症:高血压加重、慢性肾衰竭等。
需注意,该病与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不同,后者进展更快且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