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传导阻滞(SAB)是一种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的疾病,指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在传导至心房时出现延缓或阻滞。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说明: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
- 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因心肌缺血或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周围受损。
- 药物或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可能引发。
- 其他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高钾血症、白喉等疾病也可能导致。
二、症状表现
- 轻度阻滞(一度或部分二度):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心悸、乏力。
- 严重阻滞(二度Ⅱ型或三度):可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意识丧失)。
三、分类与诊断
- 分类:分为一度(无症状)、二度(分Ⅰ型和Ⅱ型,表现为PP间期逐渐缩短或固定比例延长)和三度(完全阻滞,需与窦性停搏鉴别)。
-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但一度阻滞因无法记录窦房结电活动常难以确诊。
四、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 有症状者:需针对病因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 药物辅助:阿托品可缓解迷走神经张力,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心率。
- 预后:多数可治愈,但需警惕复发,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五、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若出现晕厥、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 避免自行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窦房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症状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