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心脏结构异常
- 先天性心脏病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 心脏瓣膜疾病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瓣膜病变,影响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二、心肌功能障碍
- 心肌炎、心肌病
炎症或退行性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 心肌缺血或损伤
手术中阻断心脏循环引起的缺血缺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气栓等,可造成心肌收缩不全。
三、术后相关因素
- 手术矫正不彻底
如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未完全解除、左心室发育不良或肺动脉畸形矫正不足。 - 术后并发症
包括心包压塞、心律失常(如三度传导阻滞)、换氧不足或酸血症加重心肌损伤等。
四、心脏负荷异常
- 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或瓣膜狭窄等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 - 容量负荷过重
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量大,引发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
五、心律失常及其他因素
- 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心动过速/过缓等,影响心脏充盈和泵血效率。 - 全身性因素
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药物(β受体阻滞剂过量)等可间接损害心脏功能。
六、术前高危因素
术前心功能差、多器官功能障碍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术后更易因代偿能力不足诱发低心排。
以上病因需结合临床实际综合判断,部分病例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