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型
肺隔离症是由于胚胎期肺芽发育异常导致的一团无功能肺组织(隔离肺)与正常气道不相连,并由体循环动脉(如胸主动脉)异常供血。根据解剖关系可分为:
- 叶内型(ILS):占75%,位于正常肺叶内,易继发感染,表现为咳嗽、发热等。
- 叶外型(ELS):占25%,独立包裹于自身胸膜内,多位于左肺与膈肌之间,常合并其他畸形(如膈疝、先天性心脏病)。
2. 病因
目前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胚胎发育异常:前肠分离失败或血管退化异常导致隔离肺形成。
- 基因异常:如Hoxb-5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发病。
- 孕期环境因素:接触化学物质(如巴豆油、芳香胺)可能诱发。
3. 症状
症状与分型密切相关:
- 叶内型:反复感染(咳嗽、脓痰、咯血)、胸痛、低热,易误诊为肺炎。
- 叶外型:通常无症状,但合并畸形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乏力、体重下降。
4. 诊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增强扫描是金标准,可显示异常肺组织及供血动脉。
- 血管造影/MRA:精准定位异常血管,避免手术误伤。
- 产前超声:部分叶外型病例可在胎儿期发现。
5. 治疗
- 手术治疗:首选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隔离肺组织,创伤小、恢复快。开胸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
- 介入栓塞术:通过栓塞异常血管阻断血流,适用于高风险或无法手术者。
- 药物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退热镇痛(如布洛芬)。
6. 预后
多数患者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需定期复查。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因反复感染或大咯血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建议
- 戒烟,避免二手烟。
- 适度运动(如散步、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避免刺激物(如油烟、雾霾),外出佩戴口罩。
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或呼吸困难,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