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的治疗需根据中毒类型(急性或慢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下是关键信息整理:
1. 急性砷中毒
- 首要处理:立即催吐、洗胃(中毒后6小时内最佳),减少砷吸收。
- 解毒药物:常用二巯丁二钠、二巯丙磺酸钠等螯合剂,与砷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
- 辅助治疗: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严重中毒时)。
2. 慢性砷中毒
- 脱离接触:停止接触含砷物质(如农药、工业污染)。
- 药物治疗:长期使用二巯丁二酸、二巯基丙醇等药物驱砷,需监测副作用。
- 症状管理:针对皮肤损伤、肝肾损害等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 所有药物(如二巯丁二钠、二巯丙磺酸钠)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 急性中毒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慢性中毒需定期体检预防癌变。
建议:若怀疑砷中毒,请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注意远离含砷环境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