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症状和并发症选择药物,强调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管理。以下是常用药物分类及作用:
一、纠正代谢紊乱
- 碳酸氢钠: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酸碱平衡。
- 骨化三醇+碳酸钙:调节钙磷代谢,治疗低钙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二、控制水肿与高血压
- 利尿剂
- 呋塞米/布美他尼:强效利尿剂,缓解水肿及高血压,布美他尼效果更强。
- 螺内酯:保钾利尿剂,辅助控制液体潴留及血压。
- 降压药
- 缬沙坦/贝那普利:适用于未进展至肾衰竭3期者,可降低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安全用于肾衰竭伴高血压患者。
三、护肾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 中成药
- 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补益肺肾,抑制肾脏纤维化,辅助改善乏力、腰酸等症状。
- 肾衰宁胶囊/尿毒清颗粒:通腑泄浊,缓解恶心、食欲不振及毒素蓄积。
- 肠道吸附剂
- 药用炭片/海昆肾喜胶囊:吸附肠道毒素,降低血肌酐水平。
四、并发症管理
- 贫血治疗:琥珀酸亚铁+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
- 免疫调节:甲泼尼龙用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需警惕感染风险。
五、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医嘱:药物需根据患儿肾功能分期、体重及并发症调整剂量,如ACEI/ARB类药物在肾衰竭3期后禁用。
- 定期监测:包括电解质(防低钾、低钠)、血肌酐、血压等,避免药物蓄积。
- 饮食管理:低蛋白(<0.5g/kg/天)、低盐、低磷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综合管理,尚无“最快治愈”方案。终末期患儿需考虑透析(血液/腹膜)或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