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动脉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也称为大动脉炎或“东方美女病”。根据受累血管部位,可分为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免疫异常:患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动脉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 感染触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能诱发免疫反应,累及动脉。
-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基因变异,增加患病风险。
3. 典型症状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关节疼痛等。
- 局部缺血表现:
- 头臂动脉型:头晕、视力减退、上肢无力或麻木。
- 肾动脉受累:顽固性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升高明显)。
- 冠状动脉受累:胸痛、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 下肢动脉受累: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或疼痛。
4.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CT/MRI血管造影可显示血管狭窄或扩张。
- 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
5.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
-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调节免疫功能。
-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者,如血管成形术、搭桥手术等。
6. 易发人群
好发于年轻女性(尤其30岁以下),亚洲、中东地区发病率较高。
若出现不明原因高血压、肢体血压差异大或反复缺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动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