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要实现快速控制病情,需采取阶梯式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可参考以下措施:
一、感染控制(核心措施)
-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针对链球菌感染,使用青霉素G或阿莫西林清除感染源,疗程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 及时处理其他感染灶:如存在扁桃体炎等病灶,需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急性期对症治疗(24-72小时显效)
- 水肿管理
- 呋塞米等袢利尿剂静脉注射,快速消除水肿
- 限制钠摄入(<3g/d),严重水肿时短期无盐饮食
- 高血压控制
- 硝苯地平缓释片快速降压,或硝普钠静脉滴注(用于高血压危象)
- 联合使用卡托普利等ACEI类药物
三、重症强化治疗(48小时内启动)
- 激素冲击疗法
- 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15-30mg/kg/日,连用3日),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
- 免疫抑制剂应用
- 环磷酰胺静脉冲击联合激素治疗,每月1次,显著减少新月体形成
- 血液净化治疗
- 急性肾衰竭时立即启动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快速清除代谢废物
四、支持治疗(贯穿全程)
- 严格卧床休息
- 肉眼血尿消失前绝对卧床,降低肾脏代谢负荷
- 营养管理
- 急性期优质低蛋白饮食(0.5g/kg/d),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摄入
- 动态监测
- 每日监测尿量、血压,每48小时检测肾功能及电解质
五、特殊并发症处理
- 高血压脑病:立即使用硝普钠降压,配合甘露醇降颅压
- 急性肺水肿:呋塞米联合多巴胺静脉推注,必要时机械通气
疗效评估标准:治疗3日内应见尿量增加、水肿减轻;1周内血压恢复正常;2周内血尿消失。若72小时未见改善,需重新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及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注:上述方案需在三级医院儿科肾脏专科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利尿剂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激素冲击引发的感染风险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