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多见于10岁以上且体型偏胖的儿童。
- 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占儿童高血压的70%~80%,常见原因包括:
-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 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
2. 诊断标准
儿童血压需多次测量并结合年龄、性别、身高综合判断:
- 学龄前儿童:血压≥120/80 mmHg。
- 学龄儿童:血压≥130/90 mmHg。
- ≥13岁青少年:血压≥140/90 mmHg(参考成人标准)。
3. 症状与危害
- 轻度升高: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
- 明显升高: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抽搐、昏迷(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
- 长期危害: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
4. 预防与治疗
- 预防: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如DASH饮食)、增加运动、减少盐摄入。
- 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适用于所有高血压儿童。
- 药物治疗:若血压持续升高或合并其他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 何时就医?
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哭闹、喂养困难或体检发现血压异常,建议及时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超声等)。
家长应重视儿童血压监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肥胖儿童,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远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