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体与分类
衣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衣原体(CP)引起,少数由沙眼衣原体(CT)或鹦鹉热衣原体导致。其中,肺炎衣原体感染占绝大多数,且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母婴接触传播。鹦鹉热衣原体还可通过接触感染禽类传播。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起病隐匿,早期表现为发热、寒战、肌痛、干咳,部分患者伴有咽痛、声音嘶哑、头痛、乏力等。
- 咳嗽可持续1-2个月,夜间加重,部分患者出现非胸膜炎性胸痛。
- 年龄差异:
- 儿童: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持续性干咳。
- 成人及老年人:病情可能更重,易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并发症:
-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炎、鼻窦炎,严重时可引发心包炎、脑炎等。
四、诊断方法
- 病原学检测:
- 核酸检测(PCR):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诊断。
- 血清抗体检测:IgM抗体≥1:16或IgG≥1:512提示近期感染。
- 影像学检查:
- X线显示单侧或双侧肺部浸润影,多为下叶病变。
五、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
-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疗程2-3周。
-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成人,但18岁以下患者慎用。
- 支持治疗:
- 多饮水、清淡饮食,必要时雾化止咳。
- 预防措施:
-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人群聚集。
- 感染者需隔离,咳嗽时遮掩口鼻。
六、流行病学特点
- 易感人群: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
- 感染率:成人中约40%曾感染,多为隐性感染。
- 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
若出现持续咳嗽超过2周、夜间加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