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下是具体特征:
1. 病因
- 中毒:如铅、砷、汞等重金属,或呋喃西林、异烟肼等药物中毒。
- 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等。
- 感染或炎症:如麻风、带状疱疹、结核等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其他:过敏、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癌症等也可能诱发。
2. 主要症状
- 感觉障碍:
早期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针刺、灼热感,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 - 运动障碍:
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晚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严重时影响肢体活动(如垂腕、垂足)。 -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干燥,可能伴随多汗或无汗、指甲粗糙等。
3. 治疗方法
- 对因治疗:
针对病因处理,如戒酒、控制糖尿病、脱离中毒环境等。 - 药物治疗:
- 营养神经:维生素B1、B6、B12等。
-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
- 止痛: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缓解疼痛。
- 中医与康复:
针灸、理疗、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4. 预防建议
- 避免接触重金属、酒精等毒性物质。
- 控制慢性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补充B族维生素。
- 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若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