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指一段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发病特点
- 高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
- 性别差异: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
- 季节关联:春季高发,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 典型症状
- 阵发性腹痛:表现为突发剧烈哭闹,持续10-20分钟后缓解,间隔5-10分钟反复发作。
- 呕吐:初期吐奶或食物残渣,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便样液体。
- 果酱样血便:发病4-12小时内出现暗红色血便,是重要特征。
- 腹部包块:安静时可触及右上腹腊肠样硬块。
3. 病因与风险因素
- 原发性(占90%以上):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或肠壁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继发性: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与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相关。
4. 治疗方法
- 空气灌肠复位:发病48小时内首选,成功率高达90%以上。
- 手术治疗:适用于灌肠失败、超过48小时或已出现肠坏死的情况。
5. 预防建议
- 辅食添加: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
- 腹部保暖:防止受凉引发肠道痉挛。
- 及时就医:若出现规律性哭闹、血便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该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坏死、腹膜炎甚至休克,死亡率约1%-2%。早期诊断结合超声检查(显示“同心圆”征象)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