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指的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病因
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1.饮食改变:在婴儿添加辅食或增加乳量时,肠道可能无法立即适应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 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容易引起肠套叠
- 3.病毒感染: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可能与急性肠套叠有关
-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食物、炎症、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导致肠蠕动功能紊乱
- 5.遗传因素: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 6.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肠重复畸形等
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通常包括:
1.阵发性腹痛:患儿突然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出汗、拒食等。腹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患儿可能表现正常
2.呕吐:呕吐通常在腹痛后数小时发生,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粪便样液体
3.血便:发病后6-12小时可能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肠套叠的重要症状
4.腹部包块:在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质地较硬,有压痛
5.全身情况: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休克
诊断
诊断小儿肠套叠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以显示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如“同心圆”或“靶环”征
2.空气灌肠:不仅可以协助诊断,还可以在确诊后进行复位治疗
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
1.非手术疗法:如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较高
2.手术疗法:对于非手术疗法失败或病情严重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肠套叠整复术或肠段切除术
预防与护理
1.饮食均衡: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及时就医: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急腹症,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