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常是比较容易治愈的,治愈率可达 95% 以上。具体情况如下:
- 治疗方法:
- 非手术治疗:在肠套叠发生的早期,对于病程在 48 小时以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腹胀及腹膜刺激征的患儿,多采用空气灌肠、钡剂灌肠或 B 超监视下水压灌肠等非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复位率可达 90% 以上。这些方法操作简便、经济,且疗效良好。
- 手术治疗:如果肠套叠时间较长,超过 48 - 72 小时,或虽时间不长但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穿孔,以及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如果手术及时,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影响因素:
- 套叠时间:肠套叠发生后,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诊断和治疗,通常预后较好。但如果套叠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 套叠部位:回肠末端套入结肠一般为顺行性套叠,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病情较轻;而盲肠后位套入结肠多为逆行性套叠,多为完全性肠梗阻,病情较重。
- 患儿症状:除了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外,如果出现血便、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总体来说,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难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疑似肠套叠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提高治愈率。